Sunday, 23 April 2023

看沃爾特·布魯格曼和托德·利納費爾特Walter Brueggemann, and Tod Linafelt《想像記憶》 (Imaginative Remembering)的神學思考

  看沃爾特·布魯格曼和托德·利納費爾特Walter Brueggemann, and Tod Linafelt《想像記憶》

(Imaginative Remembering)的神學思考



       所謂客觀的歷史是不存在的,歷史難以重構過去的面貌,但能展現集體記憶。閲讀聖經時要分開歷史事件和歷史寫作,作爲文學作品,聖經有許多象徵意義,而讀者要思考的是從聖經的語言中尋找背後的意義。文學作品的世界是由文本建構出來的,而文本本身是富有想像力的,能容納不同的解釋。教會對聖經的理解和詮釋是會不斷發展的,每個人都有詮釋的權利,讀者能透過不同的信仰傳統和處境詮釋聖經。在後現代的處境上看,我們無法脫離我們的信仰傳統,而聖經是在信仰傳統衍生出來的,帶著基督教的信仰綱要。    


       沃爾特·布魯格曼 (Walter Brueggemann) 和托德·利納費爾特 (Tod Linafelt)提及「舊約」一詞本身就具有反思性,並引發一連串的難題。「舊約」是一個懺悔用語,因為它斷言基督徒在閱讀經文時總是關注「新約」,「新約」與「舊約」有著深刻而密切的聯繫。因此,對於基督徒來說,聖經的兩部分作為舊和新的並存,舊的部分在耶穌作為彌賽亞時得以實現。這是基督教信仰的基要,從早期教會時代就已得到證實。首先,舊和新的聯繫似乎完全取代了舊的。 雖然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假設,但在猶太人閱讀的情況下,它是無法維持的。 當基督徒閱讀這段文本是為了新約,所以猶太人正確地和合法地閱讀同樣的捲軸作為猶太教的塔木德。 他們絕不承認基督教信仰的主張,但它打算避免猶太讀物的壟斷。 因此,在閱讀舊約時,讀者必須思考基督徒如何與猶太人共同閱讀聖經。

 

  「舊約」一詞也經常被理解為對「取代主義」的肯定(即新約取代舊約)。 這種假設在新約的部分內容中很明顯,如希伯來書 8章13節,並且在許多基督教解釋和實踐中是明確無誤的。 然而,這並不是對舊或新的正確理解,因為「舊約」一詞試圖證明以色列的信仰與見證耶穌的早期教會信仰之間的密切聯繫。基督教基督教信仰與猶太教既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而且這個問題不容易表述清楚。基督教的理解很清楚,沒有舊約就不能進行基督教信仰和基督教對新約的閱讀,並且不能容忍任何取代舊約的想法。這一點在教會中很清楚,因為馬吉安是教會早期的一位教師,他試圖對比舊約的神和新約的神。那麼,舊或新的聯繫並不意味著在基督教閱讀中處理舊約的問題,而是堅持認為舊約在基督教對新約的閱讀中是不可或缺的。很明顯舊約為信仰提供了解釋,通過這些範疇可以理解新約,沒有它們就無法明智地閱讀新約。 





       雖然這些問題很複雜,目前正處於激烈的討論中,但現在讀者只要認識到舊約,就像舊約導言般充滿了解釋的可能性就足夠了。 「舊」一詞不僅是一種約定俗成或方便的標籤,而且表明了教會與猶太教的關係。對舊約文學的研究以及對它所提出的神學主張的思考,不應與對古代以色列歷史或以色列宗教史的研究相混淆。 如果沒有對古代以色列及其宗教的歷史感興趣,就無法理解舊約的文學或其神學主張。讀者要知道舊約中以色列的歷史以三個可識別的時期為特色: 前君主制時期(從以色列開始到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大衛王的崛起)、君主制時期(從公元前 1000 年大衛的崛起到毀滅,並描述了耶路撒冷於公元前 587 年重建)、後君主制時期(即公元前 587 年之後,包括流放和從流放中恢復猶太教,並最終出現基督教的敘述)以色列在各種社會、政治、經濟條件下反思其在世界上的生活與上帝的關係。舊約中給出的故事情節本身並不是基於「發生了什麼」的可靠指南,我們在舊約中所擁有的,是一種已經通過許多代解釋過程進行了過濾的持續記憶。許多解釋者將某些神學意圖強加於被重述的記憶。 此外,基於對考古遺跡和銘文等客觀證據的依賴,許多學者認爲舊約中聲稱為歷史的大部分內容都沒有可證實的事實基礎。 雖然這一判斷將長期存在爭議,但現在足以認識到 「真實歷史」和「聲稱的歷史」之間可能存在的巨大差異,即使我們認識到學者們現在接受的「真實歷史」本身並不是對以色列過去的重塑。 



       聖經文本本身並不聲稱是任何現代意義上的「歷史」。 因此,作為宗教主張載體的文學提議不會隨著批判性的歷史重建而起起落落,因為文學不是事件的產物,而是富有想像力的解釋的產物。舊約研究才在正典的標題下得到新的處理,這種方法提供了在歷史的標題下進行研究的另一種方法。「正典」一詞證明,聖經文學對一個社區起著規範的作用。 在舊約研究中指的是構成猶太和基督教信仰團體的聖經文學集的書籍清單。 希伯來正典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妥拉、先知書和聖卷。妥拉(即摩西五經,由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組成)被認為在猶太傳統中具有最高的聖經權威,因此在基督教傳統中也是如此。 它很可能在公元前五世紀完成,即是在以斯拉時代。作為正典的先知書由八本書組成,分為兩組。 前先知書包括約書亞、士師、撒母耳和列王; 後先知書是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小先知書(最後一卷)。 死海古卷的證據在某種程度上對這一共識判斷提出了質疑,死海古卷見證了一種更不穩定的情況。讀者應注意,新教、羅馬天主教和東正教正典之間存在區別,後者包括副正典(即第二正典)書籍,也稱為偽經。 顧名思義,這些文本在基督教信仰發展的重要性方面被廣泛認為是次要的。


      宗教領袖和群體就哪些書屬於聖經進行了認真的辯論。 在核心,主要的文學權威是顯而易見的,但在邊際上,意見不一。 雖然正典最終得到官方承認,但毫無疑問,正典從根本上反映了宗教團體的傳統。 正典成為規範的起點和文學寶庫,從中產生了無盡的傳統和想像過程,由此構成了猶太教社區,並派生出基督教社區理解、肯定和接受拿撒勒人耶穌作為決定性神學現實的信仰基要。然而,正典的問題對於基督教以外的用法來說是複雜的。七十士譯本從一開始就比猶太正典更廣泛、更缺乏紀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知識氛圍。基督教對猶太正典材料的挪用,最終反映在羅馬天主教的使用中,選擇了更大的希臘正典。 新教傳統,自 16 世紀的宗教改革以來,已經回到更小、更有紀律的猶太正典,但已經偏離希伯來正典的順序,以遵循希臘譯本的順序。 因此,新教基督徒所熟悉的聖經是根據希臘語傳統排序的希伯來聖經列表。羅馬天主教徒使用的希臘語正典中的書籍清單(不包括在新教徒使用的希伯來語正典中)構成了次經,即在新教中被賦予副正典地位的書籍。


       文學本身是來自規範的神學陳述,是根據邏輯信念形成的,而關於記憶的部分是在代際社區中完成的,也許被記住的是植根於某些歷史事件。 然而,這是我們無法接觸到的事件,我們也無法確定其正在發生的說法。此外,記憶本身充滿了想像的自由,可以推斷和超越可能已經發生的任何事情。 有時,這種富有想像力的重構是有意為之的,目的是讓記憶能傳承至新一代。 在出埃及記第1至15章中可能不僅包含對真正解放事件的記憶,而且還包含以色列人的流亡,以便 6 世紀流亡者的後代可以用術語來理解出埃及記,思考自己如何從巴比倫解放出來。有時超越「正在發生」的想像性解釋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無論哪種方式,複述的傳統並不打算停留在過去發生的事情上,而是打算重建一個根深蒂固的、生動的富有意義的世界。這個世界以連貫性為標誌,使一代人一次又一次地置身其中,而不是直接進入一個早已過去的世界。


       這種富有想像力的記憶是將聖經視為值得信賴的信仰,但又不失批判性。 長期以來,批判性學術試圖將可靠的記憶與富有想像力的推斷區分開來,從而得出所發生事件的歷史核心 。 在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許多學者認為舊約的歷史核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靠的。 承認這些批判性判斷很重要,並警告不要對文本的歷史性提出不負責任的主張,但是近代的歷史和史學研究已經開始發展安德魯·托博洛夫斯基所說的第三種方式,即既不最大化也不最小化的歷史數據,轉而承認我們擁有的文本是文化記憶的產物,即過去的文化是構建當前身份概念的一種方式。基於這種理解,問題從過去能否再現,轉移到如何使過去的記憶發揮作用。 記憶從來都不是客觀的,而是在解釋共同的過去時總是伴隨著想像力。那麼我們可能會說,將現代主義的可靠性強加於古代敘事是錯誤的。 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在以色列的故事和歌曲被視為對現實的可靠描述。考慮到各種批判性的限制和意識,人們只能承認這樣的複述是一種有紀律的、解放的想像行為。 在 18 和 19 世紀,以色列傳統被納入關於舊約歷史文本的假設中。

 

        當基督徒說聖經是受默示的時,我們的意思遠不止於此。 我們的意思是說,上帝自己的旨意和同在已經隱含在經文中。 這種說法不是上帝的靈直接透過口述傳授的字面意思,而是顯示整個信仰傳統依然延續下去,根據耶和華的聖潔揭示了所有現實。通過這種因人類想像力和意識形態而斷斷續續發生的揭露,讀者生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世界和上帝生命的啟示。傳統是基於想像、意識形態和靈感,具體來說,人類意識形態的力量和神聖靈感的力量似乎在定義上是不一致的,但這就是導致舊約複雜的問題。


       形成傳統的過程是無止境和開放的。在前正典的傳統過程中,已經有一種確定的神學意向性在起作用。 其次,正典的實際形成是信仰傳統的一個要點,為我們提供了猶太教堂和教會的聖經。 正典的確定並沒有終止傳統的過程。 在基督教傳統中,我們可能會將新約視為對舊約的解釋,成為教會的規範。文本本身的特點產生持續不斷的解釋,這種解釋本身是富有想像力的,而且往往充滿意識形態。聖經具有偉大文學的特性,拒絕任何單一的解釋。


 (資料:Walter Brueggemann, and Tod Linafelt. 2020.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Third Edition : The Canon and Christian Imagination. Vol. Third edition.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https://search-ebscohost-com.easyaccess2.lib.cuhk.edu.hk/login.aspx?direct=true&db=nlebk&AN=2770858&site=ehost-live&scope=sit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