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April 2023

看杰拉爾德韋斯特(Gerald West)《情境性》(Contextuality)第23章的神學反思

 Reading 1(Sawyer, John F. A., ed. 2006.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the Bible and Culture. Hoboken: John Wiley & Sons, Incorporated. Accessed April 22, 2023. ProQuest Ebook Central.)讀後感


看杰拉爾德韋斯特(Gerald West)《情境性》(Contextuality)

第23章的神學反思


       巴赫金(Bakhtin)提及語言文化的交流,可以帶來自我意識的醒覺,幫助人理解、豐富自身的處境。上帝隱藏在文本中,文本少提及上帝,不等於上帝不存在。基督徒看聖經容易將聖經當作歷史或是道德的指引,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聖經的内容當作規條,純粹重構歷史事件 ,而是在以色列過去發生的事情中,觀察上帝如何參與在其中。人民的需要是不斷演變的,國家危難、被擄離散,在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處境中上看特別有意思,經文本身是給被壓迫的以色列人看的。看聖經時我們也需思考以色列人當時的處境,並看看當時的處境與當代的處境是否有相似的地方,有沒有一些面對處境的方式值得現代信徒參考。



       杰拉爾德韋斯特(Gerald West)在《情境性》(Contextuality)第23章中提及聖經的所有解釋都是與處境相關的。 這種說法在十年前會引起絕大多數聖經學者的抨擊。 雖然對於聖經的普通讀者來說可能是正確的,但對於聖經的學術研究來說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方式尋求對聖經的客觀和意識形態中立的解讀。 這是普通聖經經文解釋和學術詮釋之間的根本區別:前者是主觀的,而後者是客觀的。 研讀聖經需要讀者的參與,一旦我們承認真正的讀者是詮釋聖經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我們就必須放棄對中立和客觀性的任何嚴格要求。 讀者在閱讀聖經時總是帶著他們的疑慮和問題,因此,我們個人的處境始終塑造我們的閱讀習慣。


      我們對上帝和世界的信仰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聖經和我們的神學背景。 幾個世紀以來,神學背景對聖經的解釋產生瞭如此重要的影響,以至於現代聖經學術可以說是作為對這種神學主導地位的回應而出現的。 然而,為了擺脫神學的控制,某些學者誇大了中立和客觀性,想要將不同的背景與聖經聯繫起來。 聖經學術不是從神學背景下閱讀聖經,而是從歷史背景下閱讀聖經。


       聖經學術的巨大貢獻在於讓我們意識到產生聖經的歷史背景。 聖經學術已經證明聖經是古代近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背景的產物,並試圖探索和重建這個複雜的背景,這樣做增強了我們對聖經出現背景的理解。 聖經不僅是關於過去的,也是一本講述現在的書。 雖然值得嘗試重構聖經在其原始處境中的含義,但絕大多數聖經讀者都想知道聖經在他們當前處境中的含義。 雖然聖經學者可能對在聖經處境和當代處境之間建立聯繫不感興趣,但聖經的普通讀者卻對此非常感興趣。


       歷史關注點和問題並不是聖經學者給聖經帶來的唯一問題。 對忽視聖經作為文本感到不滿。 作為文學,越來越多的聖經學者將注意力轉向文學問題和關注。 他們沒有問歷史問題,而是問文學問題。 聖經畢竟是文學,當我們必須重建聖經背後的歷史時,我們已經有了作為文學的聖經,例如馬可福音。 它不僅僅是特定歷史背景的產物,還是一部精雕細琢的文學作品,為了理解它,我們必須像關注其歷史背景一樣關注它作為文本的運作方式。


        聖經學者遲遲沒有承認聖經的潛在文學方法對當代語境的影響。 然而,聖經的普通讀者熱切地接受可用的文學資源,例如在兩者之間尋找豐富的聯繫。 普通的聖經讀者不需要聖經研究的資源,無論是歷史的還是文學的,都可以聽到聖經在他們的處境中說話。 他們總能找到聖經與他們生活之間的聯繫。 聖經學術資源提供了大量額外的方法來建立聖經和普通解釋者之間的聯繫。事實上,聖經學術的歷史和文學資源為普通讀者提供了許多潛在的聯繫,以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和疑慮。


       在當今世界的許多情況下,有一些倡議試圖將聖經在其處境中與聖經讀者在他們的處境中聯繫起來。 為做到這一點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方法是通過以社區為基礎的聖經學習,這種方法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情況下都得到了體現。  Ujamaa 中心工作的核心是聖經閱讀過程,後來被稱為處境聖經學習。 伊麗莎白·舒斯勒·菲奧倫薩 (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提及「在剝削和壓迫的歷史世界中,知識分子的中立是不可能的」,聖經學者和神學家被要求進行知識轉換,使他們能夠致力於幫助窮人。 


      報應神學宣稱貧困(以及現在的艾滋病毒和艾滋病)是上帝的懲罰,並以申命記解釋這一點。 簡而言之,報應神學認為,人種什麼,收什麼。這種神學形式的隱喻來自農業,而這種說法可能起源於以色列早期的農業經歷。 在家家戶戶都有自己土地的情況下,耕耘勤勞的人收穫豐收,而懶惰不耕田的人則吃苦頭。 這種農業生活的現實被推廣到社區生活的其他方面。人們認爲不僅僅是農業,那些過著美好生活的人會有善果,而那些過著糟糕生活的人會有惡果。





      隨著君主制和中央集權國家的興起,新的壓力給普通以色列人相對安定和穩定的農業生活帶來了壓力。 在君主制之前,社區不得不應對一些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例如乾旱、蝗蟲和來自鄰近民族,如非利士人的入侵。 君主制提供軍隊抵禦外族入侵。 國王、宮廷和軍隊都要吃飯,他們不是生產者。 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必須以貢稅和稅收的形式生活。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再是種什麼就收什麼,你播種,其他人也會拿走和消費你生產的東西。以前,當人們勤奮工作時,人們普遍認為他們會因遵守上帝的命令而受益。 為了在新的中央集權君主制下維持這種報應神學,需要轉變視角。 這種神學的問題在於豐盛的物質生活被社會視為上帝給予的福分,相反疾病被視為得到上帝的懲罰,所以不少人污衊和歧視艾滋病毒陽性或患有艾滋病的人。 在箴言 22:2 中,我們發現富人和窮人有一個共同點:耶和華是他們的創造者。 然而,在箴言 29 章 13 節,我們發現窮人和欺壓人的有一個共同點:耶和華光照他們的眼睛。雖然這兩句諺語的第二行都肯定了上帝作為萬物的創造者和維持者的存在,但在第一種說法中,富人和窮人是描述性的、中性的術語。在第二種說法中,富人和窮人是對立的,這種關係是一種壓迫。從財富作為一種可取的資產轉變為上帝對財富的祝福是窮人受壓迫的產物。


       第一句話可能反映了以色列歷史的早期階段。公元前 1300 年至 1200 年左右,各個群體成功抵抗了統治迦南(巴勒斯坦)的迦南城邦,從而形成了一種社會形態。 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裡,迦南一直由城邦統治,城邦擁有等級制度的貴族武士和官僚,他們接管了大多數民眾居住和初級生產基地的村莊的農業盈餘。維持城邦的社會經濟體係是一種朝貢的生產方式,幾乎完全依賴於農村農民社區、當地的迦南國王和其他統治精英,他們居住在城市,從中抽取稅收、強迫勞動和服兵役。 迦南社會的各個階層以各種方式反對城邦制度。 農民佔多數,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拒絕交出他們的產品和勞動力。 有時他們支持入侵的軍隊或加入叛亂派系,試圖改變或至少修改壓迫制度。 許多農民採用了另一種選擇,撤退到高原或草原地區,在那裡他們不會那麼容易受到國家權力的影響。 游牧民族的季節性流動,使國家控制起來更加困難,也給了他們更多的迴旋餘地,可以與反對壓迫性的城邦制度的勢力結盟。在 14 世紀和 13 世紀,隨著城邦之間的戰爭加劇和人口明顯減少(目前原因不明),農民變得難以抗拒。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隨著以色列人出埃及記的到來,耶和華的宗教成為社會宗教意識形態和組織框架。 


        在古代以色列社會中,有富人也有窮人,但富人並不富,是因為剝削和壓迫的社會經濟制度。  禧年是在這樣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誕生的,是一種法律的、結構性的機制,以確保貧富之間沒有系統性的關係。 貧富之間。 禧年律法中隱含的是,人們可能會因各種情況而變得貧窮:例如通過乾旱、農作物疾病、在土地上工作的人的疾病、貸款等人們可能會負債累累,甚至可能被迫賣掉他們的土地或他們自己。然而,禧年法旨在防止貧困在結構上根深蒂固。債務和奴役永遠不會成為平等主義社會經濟體系。 禧年律法規定土地本身得以安息(利未記 25:4-6),為失去土地的人恢復土地(利未記 25:7-34),為有困難的人提供援助(利未記 25:35),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無息貸款(利未記 25:37-8),釋放那些被迫賣身為奴的人(利未記 25:39-55)。 總而言之,禧年法為那些變得貧窮的人提供了法律保護,從而打破了債務和奴役的循環,並防止富人成為壓迫者。 這些法律起源於早期的平等主義以色列,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社會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制度,因此禧年的法律可能從未得到實施。


        早期以色列面臨的外部壓力繼續增加,特別是隨著非利士人在該地區的崛起。 公非利士人在公元前 1150 年之後牢牢控制了南部沿海平原,到公元前 1050 年對以色列的山區腹地構成了嚴重威脅。 他們的寡頭領導形式,以及他們的鐵器和機動軍隊使他們成為山地地區的有效戰士。 在內部,平等主義承諾受到侵蝕,特別是在社會經濟領域。隨著某些地區和家庭的影響力的增加,特別是在瑪拿西、以法蓮和猶大。我們讀到以利的兒子們虐待祭司(撒母耳記上 2:12-17),以及撒母耳的兒子們賄賂和歪曲正義(撒母耳記上 8:1-3),似乎後世並沒有與他們之前的那些人一樣致力於鬥爭的價值觀。


       城邦結構最終會導致奴役,無論是埃及、迦南還是以色列。通過掃羅和大衛,他們更像是古老的部落首領而不是城邦國王,到所羅門,後者建立了一個完全成熟的城邦結構,有一個中央神殿,祭司、行政和軍隊,以及朝貢的社會經濟體系。 因此,所羅門死後,以色列王國一分為二,一個由北方部落組成的王國(稱為以色列)和一個由南方部落組成的王國(稱為猶大)。 所羅門對人民施加的稅收、徵兵和強迫勞動的負擔最終壓迫到北方部落起義的程度。 可是他們無法實施穩定的替代社會制度,部分原因是內部緊張局勢,但也主要是因為亞述帝國的壓力越來越大。第二個說法可能來自分裂的君主制時代的某個時候,在一個稅收、徵兵和強迫勞動的制度中,自給自足的農民被債務趕出他們的土地,成為城邦制度的奴隸。 在這個系統中,貧富之間存在系統性關係,稱為壓迫。


        從處境聖經研究中可見前君主制時期的早期以色列社會是基於氏族和部落群體的平等聯合。 土地平均分配給人民,並定期重新分配土地。 大家庭一起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社區擁有所有物產。 戰爭主要是防禦,每個部落在必須組建軍隊的情況下提供資源(人力和物力)。 然而,在非利士人統治的威脅下,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政體按照迦南王權模式發展起來。 迦南系統以中央神廟為基礎,被視為神的居所。 國王被視為神的兒子,其職責是代表神收集農民的農產品。 農民的農業剩餘被收集起來作為對上帝的貢品。 這使國王能夠支付常備軍、行政人員。同樣,在所羅門統治下的統一君主制時代,聖殿的功能之一是收集農民的剩餘,以維持中央集權政府的軍事、行政和宗教結構。 聖殿的這種經濟(和政治)功能一直延續到新約時期。 因此,從所羅門時代開始,聖殿作為朝貢生產方式的控制中心發揮作用,這種生產方式挪用了農民耕種者和農村牧羊人的農業剩餘,並將其重新分配給祭司、利未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成為所有商業企業和活動的中心。此外,聖殿還從法律要求每個猶太人每年繳納的聖殿稅中獲得巨額收入,這些收入來自富人的饋贈, 來自其土地持有的收入,以及來自出售祭祀動物和貨幣兌換的利潤。 實際上,它充當了全世界猶太教的中央銀行,其所有資產和分散都由祭司貴族控制和管理。那麼,聖殿不僅是一個宗教機構,而且還是一個經濟和政治機構:


       事實上,宗教層面有助於使聖殿和大祭司的政治經濟方面合法化。 摩西五經提供了聖殿的政治、經濟、宗教統治的神聖憲法和大祭司,以及治理人民的基本傳統。因為人們知道社會的最終領袖是上帝,而且因為托拉教導人們欠上帝的什一稅和奉獻物,所以大祭司們相對容易地使一個符合他們利益的製度合法化,並且在其中農民生產者支持聖殿機構和祭司貴族。正是這種來自人民什一稅和奉獻的宗教認可的經濟支持,使大祭司能夠對農民生產者施加政治權力。耶穌在他的事工中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來挑戰少數人維持並從這個系統中受益,破壞他們對聖經的解釋(見馬可福音 11:27-13:  2)。耶穌不僅反對聖殿制度的不公正,也和群眾站在一起。正是這種文本和處境之間的聯繫,為當下的創造性和積極參與創造了空間。 處境聖經學習並不能解決當代失業者的問題,但它確實提供了一個神聖和安全的地方,可以從神學的角度分析和反思他們的現實。


       處境聖經研究是一個過程,它尋求聖經文本及其處境與當今讀者及其處境之間的聯繫。 通過將聖經文本置於其文學和社會歷史背景中,我們不僅讓文本從其古老的過去向我們說話,我們還為今天的聖經讀者提供了他們的處境和現實世界之間的關聯。普通的聖經讀者已經找到了他們自己與聖經建立聯繫的方式,但是在處境聖經的研究過程中,他們在文學和社會歷史背景下獲得聖經的豐富內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