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April 2023

約書亞與哥白尼

約書亞記10:12-14
12 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
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
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
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
13 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
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
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14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約書亞記10:12-14記載約書亞為營救基遍與亞摩利人爭戰,在亞雅崙谷使日頭停住有一日之久。Noorte在文章“Joshua and Copernicus: Josh 10:12-15 and the History of Reception”中圍繞這一事件討論了不同時期對經文的接受史,以及其間引發的各種爭論及影響。文章的最後,提出對聖經權威的反思,進一步強調接受史研究的重要性。

從文本的編修來看,這一段經文似乎加插在一段連貫的敘事之中。從文本內容來看,Noorte認為這是約書亞記的最高潮,是約書亞人生的高光時刻,在這一刻約書亞甚至比摩西更偉大。早期的一些考古及文獻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出現了對約書亞及其太陽神蹟的推崇,成為對這一段經文接受史研究的起點。

16C科學與宗教的矛盾爆發時,這一段經文成了哥白尼和托勒密、日心說和地心說衝突的關鍵。人們不斷嘗試用理性去解釋這一段經文,調和傳統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分歧。宗教改革時期有關科學與宗教的辯論,反映出科學如何在宗教及其來源上不斷磨礪自身:有時謹慎,有時猶豫不決,有時充滿對新知識和新能⼒的熱情。這段經文的接受史清晰地體現出不同的立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互相角力。

分析了一段漫長的接受史後,作者提出約書亞記10的敘事目的並不是征服本身,也不是對神或人類軍事力量的奉承,而是一個如何看待土地的問題。在所有武力背後,土地的概念是作為嚴格契約條件下空間維度的妥拉,是對妥拉忠誠的證明,因此為達目的可以毫無顧忌地殺戮。學術研究除了從語言學和歷史的角度接受這些文本,儘可能準確地將它們置於其所處的環境之中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做的。它們只是文化史上的記憶。然而當這些經文與不同時代的特殊處境連結時便具有了某種效力,人們使用這些經文提供基於宗教的意識形態的支持,成為各種征服、統治、殖民,甚至種族滅絕的藉口。這種矛盾使得經文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文化記憶,經文的詮釋也必須考慮接受史的因素,結合處境進行批判性、倫理性的判斷。當接受史以這種⽅式與倫理判斷聯繫起來時,它可以證明宗教在何處以及為何變成犯罪,以及它在何處以及為何增加了社會凝聚⼒。 

Noorte認為,隨著知識的增⻑,宗教並沒有從我們的多元⽂化社會中消失。宗教驅動的世界觀和宗教驅動的暴⼒之間的衝突如今⽐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實。因此,這個解釋歷史的案例研究可以成為處理、使⽤和濫⽤經典宗教⽂本的典範,因為在當今時代,對⾝份的追尋在決定「我們」和「他⼈」之間的關係⽅⾯發揮著重要作⽤。

Noorte最後引用了約翰· 柯林斯 (John Collins)2002年一次演講中的發言。他回憶了聖經註釋者在 9·11事件後關於伊斯蘭教的激烈辯論中他們⾃⼰的負擔,認為主要問題在於⽂本預設的神聖權威,聖經被賦予了不容置疑的確定性,這也助⻑了世界上的暴⼒,聖經批評的任務應該是摧毀這種確定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