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February 2023

神話與歷史的困惑

 

甚麼是「神話」?甚麼是「歷史」?

 

上完堂又再讀關於神話的文章,似乎陷入一種困惑。現代人的觀念中,「神話」和「歷史」是兩個概念,用「歷史」的概念界定某種程度上的真實性,通過文獻典籍、考古文物可以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考證,而「神話」則充滿想像與虛構,富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祗似乎只存在於意識層面。「真實」似乎成了區分二者的重要標準。然而,當人們意識到一切歷史都是寫史者的歷史,不存在絕對客觀的歷史時,歷史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人們開始注意到隱藏在歷史背後的觀點。探明寫史者的觀念成為呈現歷史真實的前提。

 

古人似乎並不存在這種區分,甚至不存在這兩個概念,他們深信這些神話故事所講述的世界與人類起源。Clifford對古近東神話中關於創造的分析,呈現出古今在創造的過程、成品、表達方法和對真實的要求四方面的差異。似乎古人更浪漫,而今人更務實。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是文史不分家,史學著作充滿文學色彩。

 

關於人的主體性,「結構主義」認為人類的言行舉止根據那個人所屬社會文化結構所規定的思想,強調人的社會處境,及其中的差異性所形成的邊界。因此,李維斯陀認為神話表達人類意識深層文化結構。另一方面,羅蘭巴特從符號學出發,認為神話是一種文化符號,符號是一種語言,意圖表達某種觀念或意義。

 

回到信仰,《聖經》創世記的記載,今人會問是神話,還是歷史?然而對於古人而言既是神話又是歷史,二者不可分;也可以說,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神話,因為那時的古人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概念。Leo老師說,聖經作者使用古代神話語言寫作聖經,這些神話語言散見混雜在聖經敘事之中,是文化的借用,但進行了改寫,聖經記載的故事與古近東神話是很大不同的。在《古代近東神話與創世記》一文中,可見古巴比倫神話與創世記記載的一些相近與相異之處,似乎當時古近東神話之間存在一些文化上交融。按照羅蘭巴特符號學的觀點,創世記的神話語言表達方式中隱含著作者的觀點;按照結構主義的觀點,聖經作者受到當時社會文化結構影響,自然而然地使用了神話語言,作者的觀點存在於創世記與古近東文化的相異之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