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8 February 2023

若然聖經是「寓言」

最近讀以下論及「寓言」的文章:

寓言卻顛覆這種對信仰馴化、概化、簡化的慾望。寓言沒有為讀者提供清晰脈絡,因為它們拒絕囿於單一的詮釋,反倒要求我們周而復始地回歸字裡行間,回來跟它們糾纏,回到五里迷霧之中。 

有別於傳統福音派的教導,若我們將聖經理解為寓言,而非對歷史事實的記載,並不減少上帝藉經文對歷代信徒說話的可信性。甚至當聖經被當作寓言,配合到不同處境下的閱讀和應用,更顯出上帝話語是切合時代的。

寓言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它沒有既定而不變的立場或意義,變相是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也可憑著特定的想像,就著個人經驗而有個人的理解。沒有人有絕對的權柄去定義寓言,而人們對寓言不同的演繹也可造就對話,啟發思考亦有助反思。

寓言沒有以荒唐取代理智,也沒有以紊亂代替秩序。它們反倒看破這種區分,繼而邀請我們進入一種新思維:與其把意義封固、因循、死守,不如靈活地、有情地看待意義。 


3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life of Jonah, the prophet who was swallowed  by a whale

Friday 24 February 2023

耶和華是戰士

在網上找到〈耶和華是戰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12Ljb1kSw) 這首歌。我不其然在想,我們是否美化了希伯來聖經的描述呢?攻打迦南根本就是奉神之名殖民侵略,而且歷史上也有基督徒及穆斯林引用這些經文去合理化他們的侵略行為,所謂的「 聖戰」

這是困擾我幾十年的問題!

我初步計劃以這主題做這一科的功課。(這是modern ethical mind as context 吧?)希望藉著做功課的機會,嘗試了解一下前人怎樣處理這個難題。我無把握有一個好的答案,但至少希望知道前人的足蹟。

這兩天,我閱讀了Blackboard 上幾篇相關的reading materials。不過,暫時找不到答案,作者反而把問題的嚴重性更深刻的描述出來。看來我原初問的問題還未夠到肉!到最後,我能否找到一個至少我自己滿意的答案呢

聖經很寶貴,我不想掉走申命記、約書亞記,我不想做馬吉安!

突然間,我發覺我的心情很矛盾。



補記:仔細(逐句)讀完幾篇Blackboard 上的reading materials 及寫完上面的blog 之後,我才發現2020-21的Lily 師姐居然在course blog 上把那幾篇文章的重點句子翻譯成中文。真係佩服她的勤力和用心!比對過她的筆記(真係很詳細!),我大概沒有誤解這幾篇文章的作者的意思吧。

歷史和科學能幫助我們進入真理?不如,你問下衛斯理

歷史和科學能幫助我們進入真理?

不少基督徒都有種執著,認為聖經的內容必定是真實歷史,意思是確確實實地發生過,甚至乎能用科學化的方法研究和考證。人類的學術研究的發展進程,由神學走向科學、走向社會科學。教會受耶穌影響,不過可能更受牛頓影響。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在提摩太后書 3:16 說明,神所默示的聖經的功能和目的,是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如果目標為本,所說的就是牧養。

如果用今天教會常聽到的說法,聖經是用來讓人認識上帝、親近上帝。既然聖靈能引領人進入真理,為何要堅執用歷史和科學?人類能證明到的神,這神才是可信?用歷史和科學見證上帝,還是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上帝?

上帝是個靈,在物質世界的人類要認識祂,有條件能透過物質世界認識和解釋祂嗎?還是應該同時配合靈界、超自然的途徑?超自然是不可信嗎?如果先秦的人類看見今天的飛機,會有什麼反應?他們能用當時的知識、技術去解釋、去認知?在上帝面前,人類是無知的。既然無知就要謙卑下去,接受自己不能明白的東西。上帝要人類領受真理,重新連接生命樹;而不是100%明白真理,這是分辨善惡樹果子的效力,叫人痛苦。


以下我嘗試用倪匡的文學手法,去介紹聖經的來歷:

在遠古的時代,外星人在地球留下一個裝置,能解釋人類的文明起源、引導人類前往另一個空間。這個裝置使用四種不同的物料裝組而成,接縫粗糙、外表凹凸不平。自古以來都有人研究它,但總不能解破。它曾被不同年代的人,放在神廟供奉;當牛頓科學出現後,人類嘗試用科學方法研究。有科學家用X光及電腦掃瞄剖析其內部結構,但發現沒有特別的地方,全部是在地球能找到的物料,不思不得其解。後來有人無意中發現,當風吹向裝置、風擦過其表面時會播出聲帶,領人進入另一空間。其原理就像黑膠唱片,研究開始取得突破。不過,當風從不同角度風擦過,播出的聲帶又會出現不同版本,令研究進程又卡住了。

衛斯理隨便找了一個角度,把裝置迎向風,隨即聽到人類文明來歷的聲帶,繼而瞬間來到另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衛斯理看見身穿不到朝代服飾的人類。原來,外星人精心設計這裝置,生成不同年代、不同處境的人類所能認知的聲帶內容,用不同方法引領他們進入這空間。但令衛斯理最驚訝的是,成功來到這個空間的大部份不是科學家,很多都是小孩子、單純的人。原因是這班自命有智慧、科學頭腦的知識份子,大部分都沒有細心聆聽聲帶內容,只顧埋首研究裝置的結構。原來,引導人類進入空間的不是裝置、也不是聲音,而是風吹過其表面所產生的音波。


許冠傑 - 宇宙无限

https://youtu.be/6J2s5HMUFfc


曲Donald Ashley 詞:林振強 星空可有一對手 承擔起這沒邊緣宇宙和運轉地球 空中可有雙眼睛 由開始已在星河背後遙望這地球 誰掌管世間目前以後 當仰觀星星掛於天的腳掌 頓然自覺像塵末那樣的有限 我敬畏實在是誰創造無限 那遠處像是內藏制度和變幻 天空可有天殘舊 無聲的跌墜星河背後 人類與地球能否相見於萬年以後 當仰觀星星掛於天的腳掌 頓然自覺像塵末那樣的有限 海與山謙卑靠於風的臂彎 問誰令宇宙無限 宇宙無限 人在世 有太多私心與紛爭 似不知一切輕重如毛造的針 瑣碎像塵 當仰觀星星掛於天的腳掌 頓然自覺像塵末那樣的有限 海與山謙卑靠於風的臂彎 問誰令宇宙無限 宇宙無限 人在世 有太多私心與紛爭 似不知一切輕重如毛造的針 瑣碎像塵 我放眼望著面前宇宙無限 我讚歎默默問誰創造無限... 我放眼望著面前宇宙無限 我讚歎默默問誰創造無限... 我放眼望著面前宇宙無限 我讚歎默默問誰創造無限…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23

Jehovah, The God of Hebrew

As far as we have come through in HB in Context, the Genesis and Exodus to me is a kind of pseudo-history. The Pentateuch is a collection of important books that founded the origin, identity and culture of Israelist. After reading Dr Li's review on Wellhausen, he highlights one very important point from Barton's comment on Wellhausen, (wow!! that's pretty indirect😂😂😂) that '...Israel has become a confessional, (community) instead of national community.' 

Israel has lost her Nation and her temple. It seems the only things that they can hold on is their 'God.' The nation is lost; the temple is lost; all these monumental, historical and tangible were either destroyed or disowned. Religion seems to be the only thing that was left. Or maybe to put it in another way,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preserve their distinctive Israel identity is their God and some remaining rituals that the Hebrews were still practising at that time. Their God is special, because he is a 'jealous' God. He doesn't allow any idolatry. He is the only one. As we can see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ncient Near East history and Israel, the worship of ONE God seems to be the only thing that distinguish the Hebrews from the other Near East Tribes. The Exodus is not a sarcasm of history. It is about how the God of Hebrew has built up the nation of Israel. You may count how many times the name '耶和華希伯來人的神' has appeared during the time Moses and Aaron wrestling with Pharaoh to flee the Hebrews. (In Cantonese saying, the best illustration  is: '撻朵! 不停地撻朵'! '以色列人嘅大佬耶和華叫你放以色列人走!😅) 

Wellhausen's perspective can further be reinforced in this idea in the way that the imminent readers of the Pentateuch were the returned from Persian Exile.  The writers of the Exodus wants the returned Hebrews to remember they have only ONE God and that is Jehovah/Yahweh, who is different from all the Gods/Goddesses in Persia. 

Well, this Jehovah is so unique and particular to the Hebrews? How does it relate to us? to the world nowadays? Are those people that sack away the Old Testament make sense? Many missionaries are only giving out the New Testament, are they justified?

Friday 17 February 2023

我為何修讀神學?


感謝天父賜我聰慧愛主的母親鍾陳碧蘭長老, 感謝上帝保守她健康長壽, 在地上享壽一百歲,而且兒孫滿堂。

母親從小帶領我們眾兄弟姊妹到教會,教導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 識至聖者便是聰明。」她又教導我們要學像耶穌基督,凡事要討主喜悅,要 「愛人如己」,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

母親常常說:「上帝對我們一家的恩典實在數之不盡,我們真是無以為報。」在我年少時,母親時常常對我説她的願望是我們六兄弟姊妹其中有一個會做全職的傳道人,她也常常為此事祈禱,可惜我們大學畢業後有當醫生,有當牙醫,有當教師,而我則是一個化驗師和自然療法醫生,雖然我們各人在教會裏都有服事(如司琴、詩班員、詩班指揮、翻譯、主日學老師、執事....等等),但沒有一個是奉獻委身作全職事奉。

2011 年母親九十歲生辰時,我告訴母親:「我知道神一直在呼召我,終有一天我會進入神學院裝備自己,然後全時間事奉神。」母親很高興說這是我給她最好的生日禮物。

過去十年裏,我越來越清楚神要我在聖樂事工上服事祂,自從1990 年創辦「再生會」服侍病患者和家屬,2010 年創辦「再生慈善基金」推廣預防醫學的事工上深深感受到神是要我用音樂、聖樂去服侍長期病患者、抑鬱症及有失眠和痛症的群眾,用詩歌和聖樂去安慰他們的心靈,帶領他們認識神,讓他們得著 神豐盛的恩典,使他們有平安、喜樂和盼望。

我計劃在完成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之後再修讀聖樂課程,然後全時間服事神, 服侍社群。

開學後感言:

我的一生中經歷了很多神蹟奇事,剛開學又再次有兩個神蹟奇事臨到我:

1)天父差派了一位天使,Donald Wong 弟兄逢星期二晚下課後載我從中大回北角的家,他正在住在我同一座大廈的樓上(機會率是超低的)。

2)Gary老師揀選了我在聖堂學習管風琴(負責收生的師姐曾告訴我兼讀學生被選中的機會很微),其實我在1964年7歲時已經立志要學口風琴,1975年會考完曾計劃入讀中文大學音樂系然後學習管風琴,現在終於童年夢想成真!

梁華廣牧師, 龔立仁博士, 鍾惠玲博士, 趙鎮明先生
攝於2022年10月2日

Margaret Chung 鍾惠玲

中文全名: 鍾惠玲

英文名: Margaret Chung

如何稱呼:MC/ Margaret/惠玲

工作類型:醫療保健

MACS Yr.1 part-time

教會: 香港信義會平安堂

我很想修讀跟基督教教育有關的科目,並希望將來應用於聖樂教育及心身靈健康的預防醫學教育。(因為我計劃讀完MACS再讀Master in music再進修聲樂佈道。)

看〈上主在說話〉

看〈上主在說話〉 

意識(ideology)的化身有點像我們現在常說的意識形態?再看下去便知答案是是的。小說中角色意識形態的展露,我想也就是當今世代中讀者能仍有共鳴的交𣾀點,也讓讀者基於有同感、代入感而與文章產生情感連繫、喜歡看下去的原因。

    而兩句重覆的對話也是對話。

    我認同文中所講,我們原先希望聖經一句一字的權威性,不可刪改的理解。讓我們渴望它的權威來自它的內容,而我們不希望這些內容包含的不確定性。即時我們不希望有變數係背後,不希望背景是因素、不希望作者有目的、不希望歷史性等等種種的動機,我們覺得這稱為不單純,不似是從上主領受的。但文中指出這寬鬆度正好可讓當代人有機會和有可能與聖經文字對話,有機會與幾千年後今天的我的事接軌,這看來才是上帝的智慧,也讓我們聽到他這麼明白我們的語聲。好像明白了以往人們常說你聽到上帝的聲音嗎?答案多數是疑惑的。若以以上的想法就應該更容易說:「我聽到了。」

Sunday 12 February 2023

詩與情

 

在調教你讀舊約PPT中,關於現代對「創造」提到對真實的要求 - 「現代人要求關乎創造的理論能對所有經驗層面的資料(all empirical data)作出解釋,並同時要能兼容其他已驗証的理論和資料。……這背後乃科學方法要求一個對一切的全面解釋。」我有特別深刻的印象,因為我本科是讀科學出身,科學強調有科學理據才能証實所謂的真相,事實上這種想法本來已顯得片面,只著重物理証據而忽略了生活不同面向(例心靈、自然、情等)。這讓我想到很喜歡的電影「Dead Poets Society」,當中的老師與學生一同詮釋和欣賞詩詞,並從中探索生命的價值。


我現在是一個小學教師,希望能讓學生有更多體驗去了解生命不同的面向和價值,讓對生命的理解不止停留於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層面,然而真的不容易。在Leo sir課堂中我體會到「提問」也能成為一種體驗的工具,Leo sir和同學們會有其他好工具分享嗎? 期待大家的回應 =) 


神話與歷史的困惑

 

甚麼是「神話」?甚麼是「歷史」?

 

上完堂又再讀關於神話的文章,似乎陷入一種困惑。現代人的觀念中,「神話」和「歷史」是兩個概念,用「歷史」的概念界定某種程度上的真實性,通過文獻典籍、考古文物可以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考證,而「神話」則充滿想像與虛構,富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祗似乎只存在於意識層面。「真實」似乎成了區分二者的重要標準。然而,當人們意識到一切歷史都是寫史者的歷史,不存在絕對客觀的歷史時,歷史的真實性受到質疑,人們開始注意到隱藏在歷史背後的觀點。探明寫史者的觀念成為呈現歷史真實的前提。

 

古人似乎並不存在這種區分,甚至不存在這兩個概念,他們深信這些神話故事所講述的世界與人類起源。Clifford對古近東神話中關於創造的分析,呈現出古今在創造的過程、成品、表達方法和對真實的要求四方面的差異。似乎古人更浪漫,而今人更務實。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是文史不分家,史學著作充滿文學色彩。

 

關於人的主體性,「結構主義」認為人類的言行舉止根據那個人所屬社會文化結構所規定的思想,強調人的社會處境,及其中的差異性所形成的邊界。因此,李維斯陀認為神話表達人類意識深層文化結構。另一方面,羅蘭巴特從符號學出發,認為神話是一種文化符號,符號是一種語言,意圖表達某種觀念或意義。

 

回到信仰,《聖經》創世記的記載,今人會問是神話,還是歷史?然而對於古人而言既是神話又是歷史,二者不可分;也可以說,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神話,因為那時的古人似乎並沒有這樣的概念。Leo老師說,聖經作者使用古代神話語言寫作聖經,這些神話語言散見混雜在聖經敘事之中,是文化的借用,但進行了改寫,聖經記載的故事與古近東神話是很大不同的。在《古代近東神話與創世記》一文中,可見古巴比倫神話與創世記記載的一些相近與相異之處,似乎當時古近東神話之間存在一些文化上交融。按照羅蘭巴特符號學的觀點,創世記的神話語言表達方式中隱含著作者的觀點;按照結構主義的觀點,聖經作者受到當時社會文化結構影響,自然而然地使用了神話語言,作者的觀點存在於創世記與古近東文化的相異之處。




Thursday 9 February 2023

巴赫金&底本說

我剛讀完Leo老師的〈上主在說話 一 初探聖經敘事的巴赫金式研究〉。他根據巴赫金理論比較出埃及記12章逾越節條例中上主的說話(語聲)及摩西的覆逑(語聲)。誠如作者在p128的結語,這種閱讀五經的進路「恰好與批判學者透過探討作者語言風格去分析經文的研究方針配合。」後者所指的就是「各套底本的語言形象」。我開始明白這個底本說的意義了。如果五經真的不是摩西寫,而是不同的傳統(所謂的「底本」)編修而成。那麼,其實就暗示了猶太人不是一個單一的群體,而是包括多元的「語聲」。令人感動的是這些不同的「語聲」是(經過編修之後)並存的,它們沒有(完全地)被滅聲。之後的問題就是,到底為何五經被編修成這個樣子?大概這就涉及(ancient) context {五經原初讀者的處境}如何影響這個五經的編修? 我依稀記得(希望無記錯!)有說五經是被擄後的編修而成。如果是這樣,被擄後的處境,是怎樣影響五經的解讀?  {或者,我已經開始考慮term paper的題目?}



Wednesday 8 February 2023

神話:讓通往上帝的想像力完成孵化

上帝創造人類時已內置可以和神連繫的裝置—靈性。但係咪個個人都可以和祂溝通?聖靈默示聖經,又係咪人人可以藉著聖經明白神的心意?

19世紀牛頓的科學思維令教會走向一個理性的極端,重視分析、證據和數據,偏重用左腦,令不少信徒的屬靈生命枯乾。講真,又有幾多人當初係因為基督教可信性高而相信基督教?今天的後疫情世代,我們還相信科學嗎?我們真的認為分隔餐枱的膠板可隔絕病毒散播?科學家、政府、世衛專家在這兩三年每天和我們說什麼?你覺得他們很可信嗎?如果我地開始不迷信科學,也就是復興的時機。

神話不受時間、歷史限制,多閱讀可以訓練人類的想像力。閱讀時,讀者需要在腦海內建構時代處境、人物關係、感受等等,自行建構畫面和聲音,為人物配上服飾,橋段內容可以天馬行空,不斷續寫。當中的人物超越生死、時空、物質世界、自然律限制,多閱讀可以訓練人類的想像力肌肉。很多幼兒教育專家都鼓勵小孩多看神話及繪本,訓練他們的想像力,日後可有條件進行更多創作。

重拾孩子的想像力有什麼用處?如果想像力能幫助我們閱讀、進入聖經、尤其是舊約,那便十分重要。有想像力的人才會聯想到及相信神蹟,和一個看不到、摸不到,但又說愛你的上帝結連。想像力可以讓我地和生命樹結連,看見伊甸園的美好。

很多宗教也有靈性修練,透過靜觀、頌經等方法和各自的靈界對象連結。上帝是個靈,祂也是在靈界當中。在物質世界的人類,要通往上帝便要進入靈界。多看神話,可以讓身處大地的我們,逐步適應接受超自然的運作,逐步拋開理性去接觸靈界中的上帝。

科學很有用,不是壞東西。不過,如果只用理性看聖經,哪我們便想要估計耶穌回來時會坐大空船,在耶路撒冷從著陸的返回倉中爬出來。先信心、後理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進入真理。理性和靈性同步運作,相輔相承。當有天大部份人都能拋開歷史、科學限制,相信會有助我們讓聖靈透過聖經釋放訊息,甚至聽到神即時向我們說的話(rhema)。

我相信舊約先知領受神的話語時也是摸不著頭腦。如果我地進入他們的時代處境:一個沒有現代化圖書館、google和youtube的年代,也只能用他們既有的文明和想像力去解讀,和記錄下來。如果我們想知道他們當時的理解,就要模仿他們;好像一些人類學家般,到荒涼的地方鑽木取火,過原始人的生活,以了解他們的境況。





真有 Universality?

想在Michel  blog 下面回應 universality Vs particularity 但遇到 technical 問題,所以在此開一個新 blog


長久以來牛頓的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都被認為是 “Universal”


Quote from internet

Newton's law of gravity is considered “universal” because it is believed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entire Universe. It is called so because it is applicable on all bodies having mass(like the sun, moon, earth or an apple) and the bodies will be governed by the same law, that is newton's law of gravitation.

Unquote


直至近代,我們知道這條 Law 並非真的很universal,而是有很多 pre-consideration 之下牛頓的law 才成立(不詳講,其中一個反例子是 quantum physics)


由此可見,我們一向以為是由偉大的科學家或數學家經過精密計算出來的universal law 原來都不一定 universal,我們又怎可以強求本質上不那麼嚴謹的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意象可以在任何處境下都universal 呢?


Monday 6 February 2023

還原基本步─聖經是?

 


在傳統教會的熏陶下,讓我一直認為聖經是符合科學驗證,也真實記載著人類歷史的「天書」,而這種睇法,藉至我入讀中文大學MACS開始改變。我開始了解若以現代科學的標準,即是用聖經考古及歷史記載史實的進路分析,聖經以乎是不堪一擊,在這個月來涉及到以下三個問題:

 

I.            創世紀記載神創造世界並非乎合科學定律,而且記載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II.         挪亞方舟故事是神話? 是抄襲近東文化的產物?

III.       目前仍找不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痕蹟和證據

 

找不到證據可能因為年代太久遠? 始終被造之物,經不起時間的沖刷。幸而找到死海古卷等文物,頓然提升了聖經的真實性和何信性,要明白「真理」和「上帝」的本身,其實是不用人去證明;上帝的偉大,也是渺小的人所不能完全理解和以文字去形容的。

 

聖經不是史書或科學書,是關乎人類宗教的教導,人只要拿出信心,就會發現聖經真是上帝的話,歷代信徒一直因著不同的處境而與祂進行對話。

 

話又說回來,倘若聖經真的完全符合科學理論及歷史的引證,其實世人也未必會相信基督教,就好像當日猶太人見到耶穌行神蹟,仍是不相信祂一樣。聖經始終是一本關乎人類與上帝的宗教書籍,所以總要從信仰的角度及憑著信心去看待吧!

 

以上是我暫時看過Leo老師推薦的文章及聽完老師講解後的感想。謝謝!

Sunday 5 February 2023

 底本說(Documentary hypothesis)

The formation of the Pentateuch and the Primeval history
(Lecture 4, required reading) 介紹著名的底本說。Julius Wellhausen 提出這個假說是要解釋創世記兩個版本不同的創世故事。這確是一個創見(methodological breakthrough),我也不排除這個學說的可能性。不過,我始終不明白在實際操作上,是怎樣去劃分不同的底本,即是怎樣去確認哪段經文屬哪個文本?如果我無弄錯,即係根據某些特徵就假定是某一個來源(例如,稱做Yahweh 就J;稱elohim 就E; 關於宗教禮, 就P...) 。但這似乎只是文學比較上差異的描述,為何可以推論到不同的來源?把其他經文劃分成不同底本,就似乎只是把經文fit 入這個假設入面?到底這算不算真係論證這個理論呢?另外,正如p.43,"E is fragmentary throughout the Pentateuch." 那麼,E是一個獨立的底本的evidence 似乎有點弱吧?


聖經是歷史嗎?

這星期的閱讀及videos(考古、神話、底本說…)引伸的問題都是關於聖經是否(現代意義下的)歷史。我記起上學期NT in contexts,讀到 Bart D. Ehrman 在 The New Testament: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Christian Writings (p.56-59) 指出古代傳記 (ancient biography) 不是要準確記錄事情發生的細節、地點及時序,而是透過重述主角的軼事和言談描繪其特徵及思想。若從這角度來思考希伯來聖經,可能會令我們舒服點。


05 February 2023

Friday 3 February 2023

實則虛之、 虛則實之


攝於以色列2013年8月1號 - 昔日希律的皇宮及堡壘 
相片提供  Rayson Chan


影片1開中名義是考古作背景,對「考古裏面的世界」,看到一班好有熱誠的考古學家嘗試從古城的泥土探索古代的遺產並且希望能重構聖經的内容。兩位考古學教授Israel Finkelstein and Neil Silberman 將考古學和科學结合去探索聖經是甚麽的一回事。事實上,考古學家發現有很多考古研究结果與聖經的敘述明顯不一致。影片雖然没有解開以色列人和他們的聖經的故事聖、亦没有解䆁聖經是如何寫成、以及如何遺贈給我們這一非凡的遣產。但我喜歡這套影片的原因是制作人可以客觀而且老實地說出事實,影片未能有答案,但已經给觀衆有一個很好的反省和思考。


按片中Prof. Richard Friedman 的說法:「聖經是這麼長時間以來的驚人收藏,我們需要知道聖經的起源,以便理解它描繪歷史的方式,如果你能知道這本書是從哪裏來的,作者是誰,為什麼有不同,你就會明白它是如何提出上帝的特定概念。為什麼用這種方式講述歷史。我們試圖通過這個搜索找出為什麼它如此偉大。我們是如何得到這本書。


這套影片,其實顛覆基督徒對舊約的固有思想和理解。例如: 亞伯拉罕、摩西、所羅門全部都可能是神話,是真有其人又可能不是真有其事,感覺匪夷所思。但Leo 老師今天(22/4)在Telegram 提醒:神話是說古代表達其世界宇宙觀的方法。思想聖經舊約中所認識的人和物,真的要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背後的啟示。這個故弄玄虛的技巧,有所謂實則虛之、 虛則實之」感覺,是否非常有趣?

無論以色列以後變成怎樣,今後,當我看到橄欖和橄欖油,我會不其然想到是上帝留给以色列的寶物。


1 Documentary film called "The Bible Unearthed" by Israel Finkelstein and Neil Silberman. 



Wednesday 1 February 2023

Universality vs Particularity

今日(Hebrew Bible 第三堂)上半堂老師講到舊約嘅 universality 同 particularity,大家自然會諗到一個問題:

任何著作(包括聖經)都係一定 context 下寫成,換言之一定係 particular,而經過猶太宗教同基督教後來 2000 幾年嘅發展,以及各種爭議或探討下,有咗今日嘅「舊約」。

然後基督教以「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作為理據,從而建立聖經嘅 universality,將 2000 幾年前嘅猶太文明產物,視為創造主對全人類嘅「旨意」。

咁啲經文到底應該幾時係 particular 定係 universal,其實都好似好難定斷(利奧老師話遲啲會講 😂)

但諗多一層,universal 嘅野都應該係 absolute,而且應該係「不變」(e.g. 永恆而絕對嘅真理);而只有上帝可以係 absolute、無限同自有永有;如此理解,聖經裡面比較 universal 嘅地方,除咗講神愛世界,同埋講及愛嘅經文外(而且哩啲經文多數係新約),好似都唔容易再搵到既 universal 又 absolute 嘅說話。

唔知大家點睇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