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2 January 2023

 Week  1其中一篇required reading (Gerald West的 Contextuality)很有趣。作者引用Norman Gottwald,對早期以色列進行社會經濟的處境分析(pp 404-409)。這個分析把焦點放在經濟富的制度。例如,禧年(Jubliee)是要讓貧窮的人不係一世貧窮,防止富人成為欺壓者(p.406);更有趣的是,作者從這個進路去說明以色列要求立王的問題(city-state system 的問題所在)(p.407 ff)。老實說,我從來無想過可以從這個進路去理解希伯來聖經。可能由於先入為主,我以前理解以色列要求立王的問題,只是從宗教角度,他們不想上主管治他們!但其實我是不明白的,難道有君王就(自動)代表不服上主。很奇怪吧?依照〈聖經詮釋的三個世界〉,上面的分析大概就是the world behind the text吧。

不過,作為現代人,我們不是生活在農業社會,而是活在城市、在工業社會及資本主義之下,。我們當然不可能把聖經直接"應用" 。不過,上面提到對貧窮人的關注,在制度上的改善,大概仍然適用,但要作出調適。大概這就是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 text吧?上學期的public theology ,Dr Kung 介紹過"Keep Sunday Special" 和 Jubliee 2000運動,大概就分別是Sabbath 和Jubliee的 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 text 的其中一個詮釋吧!

聖經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歷史書」不是說歷史、「先知書」不是說預言

 基督教舊約聖經中「歷史書」和「先知書」佔了不少部分,希伯來聖經將其中絕大部分看為「信息上/下」,這個分類方法的確為只認識基督新教聖經的筆者帶來一點嶄新的視野;課堂上亦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歷史書的真實性問題。以下只一點點整理。 聖經中歷史書的價值不在於歷史事實,讓我們了解某個歷史事件...